ribbon_top

部落生態旅遊概念

1. 帛琉的資源所有權

根據《帛琉憲法》第1條第2款:「各州均擁有從陸地到傳統基準海平面12海里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資源之所有權,高度洄游性的魚類除外。傳統捕撈權利和作法不應受到侵害。」

2. 合理利用資源

適當利用自然和文化資源,能為部落成員帶來成就感、收入和環保意識。 因此,部落成員將為後代子孫著想,在永續保育上付出實際努力。

utilization

3. 平衡經濟效益與保育 / 環境保護

以部落為基礎的生態旅遊,其主要目標之一為:透過旅遊業、永續保育和對自然文化資源的保護,實現對部落成員的經濟利益平衡。 因此,大眾面向的旅遊,不是我們的發展目標。 我們的每項行程,皆由部落成員為具有生態意識和責任心的遊客設計,價格公道,並對應每位嚮導在部落中的獨特經驗。

balance

4. 重回生活、自然、文化、神話。

在部落生態旅遊中,我們不必興建任何新設施。 部落成員透過部落研討會,研究現有的自然、文化、神話和他們的日常生活,製作日曆並從中找到事物的價值。日曆由日本的前田昭雄博士介紹引入,而笹川和平基金會將其發展為反映月相的「生態旅遊日曆」。

calendar

5. 規劃生態旅遊

參與州的部落成員透過熱情訪客的分享,自《生態旅遊日曆》中汲取有趣的觀光內容。 根據旅遊時間(半日或全日)和寄宿家庭,部落成員將主題、故事、歷史、神話緊密串連,設計一套完整的生態旅程。 本地嚮導不是專業人士,而是從小在部落長大、傳承故事,可在每個生態旅遊中引領遊客體驗。

planning

6. 循環對話法 - 以人為本

笹川和平基金會於2016年起,在帛琉啟動了具有環保意識的旅遊專案,透過各級對話交流思想與實作。 該過程稱為「循環對話法」。 最終,參與州的部落成員推動了BCET-巴貝圖阿普島部落生態旅遊的所有措施。

cdm

7. 自下而上的模式

部落生態旅遊與氣候變化沒有直接關係。 但是,部落成員藉由此種旅遊業模式,密切關心環境狀況,即時發現任何異樣。 這些發現將自部落由下而上至國家層級,並分享到國際社會,以幫助大眾認識環境問題。

bottom-up
ribbon_bottom